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节 (第2/3页)
罗裳抿唇,例行做过问诊后,先给病人开了药方,然后跟他说:“如果想要好得快一些,最好是针药配合,还要做艾灸。同意的话,我现在就给你做针灸。” 这个病人是由他儿子陪着来的,这儿子跟人打听过罗裳的医术,知道她水平不掺假。再加上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去处,所以他们只能选择信任罗裳。 见病人家属答应了,罗裳就站起来,让病人躺到诊疗床上,随后她准备好针具,先在病人肝三针的位置寻找压痛点,最后选择两个点位,用一寸半针刺入。 因为穴位下有动脉,她的针刺入并不深,得气即停。 除了肝三针这种奇穴以及常规穴位外,因为病人有积水,罗裳又选择了几个消积水的穴位,比如水分、水道、阴陵泉以及三阴/交等穴进行针刺。 针刺全部结束后,诊室里已经有不少病人在候诊了。但罗裳并没有急于去处理其他人的疾病,因为她还得留下来给这个肝硬化的人用艾绒做艾灸。 艾灸她选择的主要是两套穴位,一套穴位集中在腹部关元和中脘穴,主要目的就是恢复病人的脾胃运转。任何复杂的疾病都要重视脾胃功能的恢复,这是最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 至于另一组选穴,其实只是一对,就是膏肓穴。古语有病入膏肓这个词,但中医都知道,这个穴位可治虚劳诸病。患病日久的人更适合在这里做艾灸。 整个操作过程,罗裳都亲力亲为,所以她短时间内顾不得其他患者。 隔着一层帘子,外边的病人越来越多,有个别人挺着急的,就小声询问其他人,大夫怎么还不出来? 有人就劝道:“别催,里边那个是重病号,跟普通病人不一样。时间长点就长点,反正早晚能出来。” 罗裳终于出来了,这时候那小伙子也帮他爸穿好了衣服,扶着他下了地。 “爸,感觉怎么样,舒服点没?”年轻人感觉他爸面色变得舒缓了不少,没有再像平时那么痛苦。 这个年近六旬的男人虚弱地点了点头:“嗯,舒服不少,等回了家,一定要按大夫说的吃药。” 小伙子能看出来他爸身上的变化,便高兴地答应了:“行,我回去帮你熬药。” 这对父子俩愁眉苦脸的进诊室,出诊所的时候,却带着微笑,那种放松的感觉是装不出来的。 一时间,诊室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年轻的女大夫好像连肝硬化这种严重的病都能治! 这些病人在几个小时之内,陆续离开诊所。离开之后,一些健谈的人也会把今天看到的新鲜事讲给自家亲戚邻居听。 罗裳连续又忙了两三天,眼看着这一星期就过完大半,只剩两天的打折期了。 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罗裳的名气越传越广,知道她的人已经不只是周边几个街道的老百姓了。在一些机关、工厂和学校里,也慢慢有人听说了山河路年轻女中医的事。 所以,在最后两天里,罗裳这里的病人有增无减。这些人在室内坐不下,就在院外长椅上坐着排队。 一个年轻人从十号街那边过来,在这一带蹓蹓跶跶地走过,一边走一边瞧着诊所这边的情况。他甚至还溜到诊室门口,探头往里边张望 。 这时方远出现了,问他是不是想挂号。 他连忙摆手否认:“不,不是,我就是过来看看。” 方远打量了他一眼,觉得这人不是真的要看病。 但他看破不说破,让这人随便看。 这年轻人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待了不到二十分钟就走了。他匆匆回到十号街曹记诊所,正准备进门时,差点跟一对母子撞上。 “你没长眼睛啊?往哪儿撞?”那老太太看上去十分火大,指着小年轻就开骂。 小年轻也不是个好欺负的,回怼道:“你走路不看路,说别人不长眼睛,我看不长眼的人是你吧?” 老太太还要骂,却被她儿子劝住了:“算了,出门在外,让着点吧……” 他这一说,老太太更火大了:“我就看不起你这脾气,刚才你跟他们客气啥,也不看看他们开的啥破药,吃完了连尿都快变红了,一帮狗东西,啥也不是。还在这儿装得人模狗样的,骗谁呢?我只让他们赔我钱算是客气的,没让他们赔偿损失就不错了。” 老太太说得正起劲时,被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