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七章 两宫的新红人 (第1/2页)
看完了这篇洋洋洒洒上万言的煌煌巨篇,恭亲王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百度搜) “果然是好文章!”恭亲王赞叹道,“西洋诸邦既不能以蛮夷视之,西洋实学便不能以末技视之,如此一来,办理洋务便可名正言顺了。” “正是如此!”文祥点头道,“所谓‘圣人以万物为师’,日后西洋凡有益于中国者,皆可取用,不必再有顾忌!而士林欲非难之,也不能再用‘夷夏之防’来做文章了!” “多少事情,都坏在这‘夷夏之防’的题目上,而今,总算是给破了!”恭亲王一时间喜不自胜,脸上的皱纹都开了。 “事不宜迟,此文当马上抄录,呈送两宫。”文祥道。 “立刻着人抄录,我进宫里一趟,亲呈两宫!” ※※※※※※※※※※※※※※※※※※※※※ 《林文正公集:召对》: “两宫皇太后于养心殿召见。垂询出使西国详情,并奏对兴办洋务事。恭邸亦在座。 西太后问:‘你几时回来的?’东太后亦同问。 对:‘臣回京已有五日。交涉诸事毕后,不敢延误,新舰接收诸事了结,便即刻启程回国。’ 问:‘英女主所赠为何等兵船?’ 对:‘英国赠舰为巡海快船,铁肋木壳,为刚下水不久之新船,已经臣多次试航检验,质坚速疾,确为新式坚利之船。’ 旨:“你这次出洋,差事办得极好。” 对:‘此是皇天护佑,托赖太后、皇上洪福,一路平安,臣份内之事。总是要办得妥贴才好。’ 东太后问:‘你家里都好?’ 对:‘都好。家中为免臣挂念,以电报通消息,得悉家中一切平安。’ 问:‘你此去经年,家中都是谁照料?’ 对:‘臣离家在外,家中诸事,都是臣妻陈婉照料,另有侍妾一人助理。’ 问:‘你子女共有几个?’ 对:‘臣现有一子一女,皆正室所出。’ 旨:‘完了差事,当速回家里看看。免得挂念。’ 对:‘臣领旨。’ 问:‘你在英伦那边的家,可有照料之人?’ 对:‘有。’ 问:‘你不能时时过去,她间或回来探望,总是使得的。’ 对:‘是。’ 西太后问:‘你可还有难办的事?自可说与我们知道。’ 对:‘臣还是怕别人说闲话,听闻臣与副使洪钧皆遭弹劾。臣岳丈陈湜在湖南老家亦受人诟辱,家宅险些被毁,臣得知后心下常自不安。’ 旨:‘这些你都不要管,总是我们给你挡着。你便放心办事好了。’ 西太后转询恭邸:‘陈湜现居何职?’ 恭邸对:‘陈湜前以剿捻不利,为左宗棠劾免,原议发遣新疆,晋抚郑敦谨上疏求免遣留防。晋中事毕,已回籍赋闲。’ 问:‘他现在生计可有着落?’ 对:‘臣以将香团秘方授予岳丈,现在湘乡开香团铺子一间,月入尚能维持家用。’ 旨:‘湘乡远僻。有几个人买得?莫如在京开设为好。’ 东太后旨:‘你心孝如此,我们自然得帮你一帮,待分号在京开办,此等香团。内务府需得日日常进。’ 对:‘臣谢皇太后恩典。’ 西太后问:‘园中珍宝,还有没要回来的么?’ 对:‘英法两国官存及博物馆所藏。都要回来了,这些是大数,其民间尚有些许小的,待访查明白后,再行追索。’ 旨:‘大数都要回来了,小数便不急了,回头慢慢访查便是。要回来的这些,总是你的功劳。’ 对:‘臣份内之事,敢不竭心尽力。’ 恭邸言:‘他办事一向很好。’ 旨:‘你的《西国孝歌略论》、《西国圣道考》写得甚好,洪钧的《使西日记》也写得好,我们同皇上看了,眼界都开了不少。’ 对:‘臣等怕别有用心之人刻意蒙蔽圣听,不欲使皇太后皇上知晓外边的事,是以将外间所见实情尽力详述。’ 旨:‘这些事情,岂是他们想瞒便瞒得住的?你们写的这些,总要让更多的人看到、知道才是。’ 恭邸对:‘已著令总署刻录,发往诸部院,认真研读。’ 东太后旨:‘翰林院最是该读一读的。’ 恭邸对:‘是。’ 良久。 旨:‘你就跪安罢。’ 退至原位,跪称:‘臣林义哲跪请圣安。’掀帘退出,时未正一刻。” ※※※※※※※※※※※※※※※※※※※※※ 《翁同龢日记》:“……今日观林义哲所著《西国圣道考》,讶甚,西国之崇圣教,余今日始闻也。……余从未闻伏尔泰其人,而其文述伏氏之尊孔圣如此,余疑其专为媚上之作,混淆视听。阴使人至西所,就其文中所言,问诸通事,答以确有其事,伏氏乃法国大贤,为西洋各国所尊崇,其余文中所引,亦非虚诳。……反复详究,终觉其文不妥,研读至夜,竟不能寻一词驳之。此子之才,甚可骇也!” 天津,大沽口。 李鸿章站在码头,负手而立,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