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兴华夏_第三百二十五章 中堂援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五章 中堂援手 (第2/3页)

用还算大声的声音回答道:“我是日本陆军少尉松永正敏!”

    “你们一共来了多少人?司令官是谁?”林义哲喝问道。

    松永正敏看着那双充满了杀气的眼睛,一颗心完全被恐惧攫紧,他脑中本能的想要抗拒,不去回答林义哲的话,但很快恐惧便占了上风,求生的本能压倒了一切,促使他立刻的做了回答。

    “大约5000人左右,我是随同赤松少将的第二批部队到达的,一共2000人……”松永正敏有意识的对日军的人数做了夸大。“我们的司令官是西乡从道中将……”

    “你是随第二批部队来的?”林义哲象是从他的话里捕捉到了什么,追问道,“就是说,还会有部队来,是吗?”

    “是……”松永正敏顺着林义哲的问话的回答道,“还会有更多的部队到来……”

    一旁的一位担任翻译的船政学堂实习生将松永正敏的话翻译给了贝锦泉等人听,贝锦泉等人全都脸上变色。

    “你们的胃口还真是大啊……”林义哲冷笑了一声,“不怕死的,尽管来好了!”

    正在这时,一位军官前来向林义哲报告:“禀大人。海上的俘虏已然捞救完毕,都在‘超武’号上。叶管带发来信号,说救起了日本水师提督官,问大人要不要审一审。”

    “先不必了,回头再说。”林义哲转过头,望了望硝烟弥漫的海面,想起惨死的额绫,心中悲痛难禁,话语中透着哽咽。

    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他虽然取得了全歼日本舰队的胜利,但战斗现在并没有结束!

    林义哲强忍心中的悲伤,定了定神,开始盘算起下一步的行动来。

    ※※※※※※※※※※※※※※※※※※※※※

    《李文忠公集?复沈幼丹节帅》:“昨奉寄谕。并总署来函,知已崇晋头衔,专持节钺,长驾远驭,弥后患而伐敌谋,以公之风力才望,必能胜任愉快。仰慰宸廑。欣颂无量。洋人电报谓,日本兵已有四千人在台湾东南登陆,起造土垒、炮台,欲进兵腹地。谅非虚诳。而子和前辈,既无奏报,总署两接来函,视若淡漠。闻毛、董二尚书竟有‘彼自寻衅。番界势难禁止’之语。生番亦中国百姓,初难禁止。则后将占踞偪处,如俄之黑龙江,东界日之虾夷,骎骎马大肆蚕食。其若之何?日本自九年遣使来津求约,厥复岁辄一至,弟与周旋最久,其人外貌呴呴恭谨,性情狙诈深险,变幻百端,与西洋人迥异。会订条规内第一、第三条均系鄙见创例,原防其侵越属疆、干预政事起见。换约甫一年,乃先自乱其例。春间早有派柳原前光来华为驻京大臣之说,柳原年二十余,无书不读,狡狯异常。或因台湾之举。总署责言徘徊不决,闻其萨峒马岛兵力强横,撤藩怨望,藉词兴兵,另图占越,而朝臣不能制。抑有意嗾其东犯,皆未可知。彼果怀叵测之志,挟成算而来,恐非口舌之力所能禁也。”

    “前日意格面称,闽中洋枪队太少,不足以敌彼陆军根驳,兵船不足以敌彼铁甲船。又华人驾驶轮船,素未见仗,亦虑战阵尚无把握。似系实情。与赫德所云,中国兵敌不住日本,总署函称设防,恐不足恃,皆在意计之内。惟彼既兴师登岸,其办法亦不外谕以情理、示以兵威二语。上元日来示,谓人只知御戎之要在水,不知至要仍在陆,最为中肯。粤东、江苏各轮船,似均未经大敌,只可巡查游弋,虚张声势,运载军需,仍赖陆军鎗炮得劲,如事不可已,应求良将劲兵以为助。日本人多用后门枪,华兵尚不知有此物,敝处虽有之,亦尚未及多操,良以为憾。”

    “再,台地民气可用,康、干中历经助义杀贼,今岂无人?大纛一呼万应,略除重敛暴征,鼓舞以作其气,彼见不得逞志,或渐思撤退耳。黎召民在台颇有政声,夷情亦熟,能否檄调以为臂助?统希卓裁。附呈日本条约二部,以资辨论。原拨北洋之船,已令回闽,正当有事之际,想须留佐指挥。事定再商令北来。届时悉听尊示。弟无成见。鲲宇已否率舰至台?乞将筹办情形,随时由海舶赐示。”

    《李文忠公集?函稿?致总署》“……顷接据出洋委员三品衔候补同知容宏自日本寄与天津洋务委员许钤身函,译呈钧览。所探日本发兵台湾情节,与各处新闻纸探报略同。至所称中国应派大员赴日本理论一节,该外务省既有阻止兵船赴台之说,而李仙得不肯,则至台后未必尽听该国号令。该国果欲将旧藩部兵发至远方安置,免在日本生事,亦未必肯实意调回。即派大员前往理论,彼众我寡,恐其无甚裨益。检阅日本国史,前明尝派员赴日,有时失和,拘留不遣,且恐兵端一开,或有意外之变,此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