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1页  (第1/1页)
    二.奶奶说话有些不太留情面,甚至暗嘲三奶奶是庶出,怎好和状元夫人称姐道妹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尴尬。    莳七只能微笑着不说话。    待宴席散去,三奶奶回了房,愤愤的和畅三爷说起这个事。    畅三爷神色有些阴郁:二嫂这些话说得还少了    三奶奶一面卸着头上的珠钗,一面沉吟道:如今七弟可是成了金科状元,想要巴结的人海了去了,你就瞧瞧今儿个二哥和二嫂,往常可没见过他们那幅嘴脸!    畅三爷手中搓着核桃:七弟对我们几个哥哥还算是一碗水端平。    以后迟早要分家的,三爷是庶出,又能分到多少倒是苦了这些年平白为他们卖命挣家业了!三奶奶似是而非道。    那你的意思是    三奶奶回眸盯着他:七弟妹进门都三年了,还没个孩子。    畅三爷看着她不说话,三奶奶笑了笑继续道:我家里那个貌美的妹子,也快要及笈了,还未议亲呢。    第五百零七章 画中娇(十七)    三日后,傅家开了祠堂,莳七自成亲,这还是第一次和傅临安回老宅,所以证词开祠堂祭祖,也正好将她的名字写上族谱。    祭完祖之后,傅临安又和莳七择日去了了傅临安爷爷的坟前上坟。    待这些事都做完之后,傅临安还未算真的闲下来。    反倒是比之以前更忙了,苏州府的知府设宴请了他去喝酒,这是推不掉的,同样推不掉的还有傅家老宅所属的吴县知县的宴请。    等到应付完当地官员的宴请之后,傅临安曾经在苏州的友人和同案便又登门拜访了。    苏州府的知府曾邀请傅临安去府学上两天课,傅临安知道不能推脱,而且一般进士返乡祭祖都是会受邀去府学讲课的,毕竟这也算是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傅临安和苏州知府知会了一声,等陪同莳七回门之后,便去府学上课。    新科进士返乡祭祖的假期,除去路上的时间,一共三十天。    这零零总总已经过去十天了,傅临安才带着莳七回了娘家。    莳七的娘家在昆山县,两人坐马车花了一阵天才到。    温家就没有傅家老宅这么大了,毕竟傅家早年间是靠做生意发的家。    温家是个三进的宅子。    莳七的父亲温栗也听说了傅临安和莳七要回来的消息,从府学赶了回来。    待傅临安和温栗去了书房之后,姜氏便拉着莳七的手问她:怎么还没动静    莳七眸光也有些失落,姜氏见状,连忙安慰道:不妨事,等娘给你找陶娘子瞧瞧。    陶娘子就是莳七此前安慰孟琏时说的妇科圣手。    姜氏又问道:你和姑爷在家待几天    莳七道:三天。    姜氏心里有数了,时间有点紧,还是要派人去请陶娘子,最好明天就能将她请来。    姑爷待你如何    莳七微微颔首,眉眼含笑:自然是好的。    眼下姑爷中了状元,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他,你又没个子嗣,你婆母可有拿这做文章姜氏生怕女儿受了委屈不肯说,不由叹息道,你婆母和你爹是表兄妹,可你爹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倒也未曾和她拉好关系。    莳七咬着唇,自打她进了温家的门,基本上都是姜氏在说,她回答。    姜氏迫切的渴望知道她在京城中的一切,无论是婆媳、妯娌还是夫妻之间,生怕她受了委屈。    待莳七回了房,姜氏才若有所思的对元嬷嬷道:将曹嬷嬷叫来。    莳七自以为自己隐瞒的很好,尚未穿帮,姜氏应当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失忆的消息,可是哪有不熟悉女儿的母亲呢,举手投足之间,言辞答句里,姜氏很容易便察觉到了不对劲。    听了曹嬷嬷的话,姜氏已是泣不成声:这孩子,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这些年寄来的信里也从未说起过这事。    曹嬷嬷也抹着眼泪:姑娘是怕告诉夫人,夫人远在苏州着急担忧。    元嬷嬷见状,连忙安慰。    幸好姑爷对姑娘很是体贴,就连亲家夫人好几次有帮姑爷纳妾的意思,都被姑爷按了下去。曹嬷嬷道。    这倒是让姜氏心里有了点安慰。    但是莳七迟迟没有身孕,到底还是个心腹大患。    就在姜氏和曹嬷嬷说话的功夫,费姨娘已经带着一双儿女去了莳七的院子。    费姨娘的儿子现五岁,女儿才两岁。    苏州学风浓,有的科举世家,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就要启蒙了。    按照苏州的风俗,稚童的破蒙仪式,自然是越隆重越好。    有些有钱人家,甚至会请举人老爷主持破蒙仪式。    早在知道姑爷中了状元之后,费姨娘的心思便活动开了,她心中想着,昕哥儿虽然是庶出,但到底是大小姐唯一的弟弟,是状元郎的小舅子。    若是昕哥儿的破蒙仪式能请到姑爷主持就好了,那得是多大的荣耀啊!    莳七从姜氏那里回来,正准备睡个午觉,就听清秋说费姨娘来了。    清秋似笑非笑道:还带着一双儿女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