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13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节 (第2/4页)

团火热,北边张作霖不可能不会没一点反应,只是他要作出反应,最担心可能是困守洛阳的吴佩孚了。呵呵。”

    蒋介石心中很高兴,说话也有点风趣了,邓演达和陈公博都露出会心一笑。

    “武昌既下,湖北省的事情就要解决,总理生前曾说过,中国最适合作为首都地地方有两个第一是南京,第二是武汉,现在南京既然还没克复,武汉自然是我们地选择,所以我认为国民政府应该尽快迁都武汉。”蒋介石抛出了他准备好的计划,他不愿意湖北就这样交给唐生智,把国民政府迁到武汉,既能压制唐生智又便于控制,对他来说一举两得。

    邓演达和陈公博大感意外,他们没想到蒋介石居然会在现在提出迁都武汉地建议,随即两人都明白了蒋介石的用意,只是都只看到一个方面,压制唐生智。

    对唐生智,邓演达和陈公博都没什么好感,都认为他是投机**,但又都认为应该团结他,逐步改造他。

    “迁都是件大事,必须要得到中央委员会的批准。”邓演达迟疑一下说,对迁都本身而言他不反对,广州距离中国中心太远,不利于推进**,只是他本能的认为,蒋介石在这个时候提出迁都,恐怕广州的中央委员和鲍罗廷不会轻易答应。

    邓演达与广州的联系较多,对迎汪复职的背景了解更多,其根子还是在于中山舰之后,国民党中部分人对蒋介石总揽党政军大权不满,而共产党对蒋介石充满疑虑,两部分人联合起来要分蒋介石手上的权力,但蒋介石不会这样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的。

    “是的,是的,所以我想请你回趟广州参加中央和各地党部的联席会议,把我的这个意思说说,说服他们尽快迁到武汉。”蒋介石微笑着说,这个联席会议的召开是违背他的意愿的,这个联系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汪精卫复职,更深远的则是修改总司令部组织条例,把党权和政权从蒋介石手中拿回来,这个会议背后的推动者就是鲍罗廷,对这些蒋介石心知肚明。

    邓演达想了想说:“回去倒没什么,不过,联席会议明天就开始了,我现在才动身,恐怕赶不上了。”

    邓演达的本意是委婉的推辞,但他没想到,蒋介石早有准备:“无妨,我派飞机送你回去。”

    邓演达无奈的点头算是接受了这个任务:“既然这样那我就告辞了,回去准备一下,总司令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蒋介石拿出一封信说:“这是我写给联系会议的一封信,请你在会上宣读。”

    信没有封口,邓演达接过来当着蒋介石的面打开,上面写的是蒋介石关于迁都的种种理由,其中最重要的几句话是:“….武昌既克局势大变,本党应速谋发展。中意中央党部与政府机关仍留广州;而执行委员会,移至武昌为便。否则政府留粤,而中央党部移鄂,亦可使党务发展也。…”而在最后蒋介石提出警告:“政府和中央应随**的发展由偏僻之广州向中国腹地迁移,如此北伐成果方能巩固,国民之信心方能受到鼓舞,**方能继续发展。”

    邓演达看完后冲蒋介石点头说:“我一定在会上宣读,也会尽力说服会议作出让总司令满意的决定。”

    说完起身就走,陈公博见状也打算告辞,他感到有些没意思,蒋介石与他根本没说两句话。

    “公博,别走,我们再聊聊。”蒋介石见陈公博起身要走,便立刻挽留道。

    继续求票,今晚还有一更............

    求票.............................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四十五节迁都(三)

    第四章大革命风云第四十五节迁都(三)

    陈公博又坐下看着蒋介石,蒋介石沉凝片刻后忽然问:“公博,你对汪精卫回国怎么看?”

    陈公博一脸诧异,他对蒋介石的话感到很意外,凭心而论他和汪精卫的关系非浅,自从回国之后,先是廖仲恺后是汪精卫,这两人对他都极为赏识,前者领他进入广州政坛,后者大胆提拔使用他,让他年纪轻轻的就居于高位,对这两人他都心存感激。因此在汪精卫走后,他一度感到十分彷徨,差点就打算辞职,只是蒋介石仍然在重用他,只是他不喜欢蒋介石身上的那股军人气,而且在感情上他也无法背离汪精卫。

    “那自然是好的,您和汪先生合作,国民**必获成功。”陈公博谨慎的说,他一向自视极高,朋友极少,北伐之后他与广州的联系就中断了,因此对广州的情形不太清楚,只是听说了有些说法:“汪先生在党内党外都有很高的威望,他能回来对于我党团结有很大的帮助。”

    蒋介石思索片刻后缓缓的说:“人无头不行,可头多了也不行;一个党也是如此,他只能有一个领袖,不能有两个领袖,如果一定要汪先生回来,我可以让贤。”

    陈公博大惊,他没想到蒋介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