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1节 (第4/4页)
我懂。”庄继华叹口气犹豫着说,张学良闻言有些奇怪地看着他。不知道他这是什么意思,庄继华解释道:“他老人家的意思是让我从西南开发经费中拨出购买武器弹药的钱。” “西南开发的经费?”张学良颇感意外,他从没想过这个问题。 “西南开发的经费不是来自国家,是来自海外华侨的捐款,”庄继华平静的说:“这是海外华侨为了援助祖国抗日募集的资金,用来勘探矿产、建设公路铁路。他们把这笔钱交给我,让我全权支配。我可以从这笔钱中调出部分支付东北军地货款,并赞助东北军两百万。” 张学良闻言感慨不已,可他还没开口,庄继华却又补充道:“不过我们确实没有那么多货,步枪我最多可以给您五千支,机枪可以多给些,迫击炮也可以多些,子弹手榴弹炮弹可以按照你的要求给,少帅,请体谅我的难处。” 庄继华的诚恳让张学良有些动容,他不知道该如何向证监会表示感谢,良久才说:“文革,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以后有什么事请尽管开口。” “少帅言重了,希望少帅以后要三思而后行。”庄继华意味深长的说,在他看来,这位少帅是个性情中人,在他看过的西安事变这部电影中,抓蒋介石显然是一时冲动,而后送蒋介石回南京更是冲动地结果。 张学良显然以为庄继华说的是刚才他用军饷买武器的事,于是他自嘲的说:“我张汉卿现在是身无分文,过街老鼠似的人物,我只有到战场上去才能洗刷以往的耻辱,文革,多谢你还看得起我。” 就冲刚才那几句话,张学良就看出来了,庄继华虽然是蒋介石的亲信学生,但他与陈诚这样的亲信不完全相同,陈诚对蒋介石惟命是从,可庄继华却不,蒋介石没能完全控制住他,至少在重庆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有了这番交流,两人在接下来的交往中就更放松了,张学良证实了他起初地判断,庄继华是个外表随意内里其实十分严格地人,军营里军纪森严,违纪官兵都会受到严厉惩罚,不过这些惩罚中却没有体罚。军营里每天三操两讲,无论刮风下雨都概无例外。 庄继华还抽出时间陪张学良去工厂转转,张学良看着从流水线上下来的一门门火炮,不由有些感慨:“要是我们多几个这样地工厂,何愁日寇不除,共匪不灭。” “是呀。可惜我们的时间太短了,国家连年战乱,外患内忧,纷至沓来,没有给我们安心搞建设地时间。”庄继华也叹口气说。 “文革,你说这次川西北剿匪的结果会怎样?”张学良问。 “实力对比看,我们肯定赢。他们走错了方向,他们应该北上。去副司令那,避开南面我军主力,他们现在还没有实力与我军主力正面抗衡。”庄继华断言道,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张学良最终决定发动西安兵谏,这两天的交往来看,他虽然对蒋介石有所不满,但还是认为蒋介石是目前中国当之无愧的领袖。应该支持他服从他。 按照庄继华的意思,红军最终会全部进入西北,可张学良却依然信心十足,在他看来经过长途行军的红军战斗力低下,虽然在不久前的劳山战役中110师师长何立中战死,可在他看来,这是因为东北军指挥官疏忽大意所致。 庄继华瞄了他一眼就知道他没有接受自己地提醒,于是也不再提这话题。张学良毕竟是军人话题还是离不开军队。 “文革,你如此尽心训练这支部队,是不是想到川西北战场一显身手?”张学良问,对庄继华的才能张学良还是比较清楚地,热河之战在他离开之后居然打出这样一个结果,让他非常惊讶。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让他明白日本人是可以被打败的,同时促使他下决心戒毒,振作精神。 “黄埔同学都知道,我是支持国共合作的,两党之间的内战我不打,这支部队是以日军为作战对象的,他不会开上剿匪前线。”庄继华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和目的,连蒋介石都知道地事,何必再遮遮掩掩呢。 “你说中日战争一旦全面爆发我们能取胜吗?”张学良又问,他虽然愿意牺牲。但也知道日军强大。中国弱小,对于收复东三省并获得抗战的胜利信心不足。 其实这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很多人的问题,这个时候的中国,青年热血沸腾,寻找各种能够救亡图存的道路,稳重的中年和老年在对比中日实力后,却又普遍感到悲观;以至于精英阶层遍布迷茫,他们一方面不愿意对日本步步退让,国家领土丢掉一片又一片,可另一方面又感到打不赢,所以他们不知道路在何方。 “胜利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我们要付出多少代价,”庄继华说:“对比中日实力,双方地优劣条件,只要战争长期化,胜利就必定是我们的。” 随后庄继华把中日双方的优劣详细向张学良解释一遍,最后以作结论的语气说道:“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拖延战争爆发的时间,加紧准备战争,五年之内不打,我们就可以把日军挡在华北平原,十年不打,我们就要主动进军收复东三省,二十年不打,我们就可以进军东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