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5节 (第1/4页)
“大姐夫在吗?”宋美龄脱下外面的裘皮大衣,张口就问孔祥熙。 “天没亮就出去了,在丁家桥开会呢,”宋霭龄挽住宋美龄地手:“介石不会出事的,张学良不敢把他怎么样,妹妹,你不要着急,这时候你可得撑住。” 宋美龄却像没听见她后面的话,站住脚步扭头问:“他们有哪些决定?” “不清楚,”宋霭龄说:“庸之就打了两个电话回来,详细情况恐怕要等他回来才知道。” 宋霭龄很清楚蒋送孔三家是一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蒋介石是这个联盟的核心,他如果倒了孔祥熙和宋子文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开了一天的会?”宋美龄自言自语的说,思索片刻后,她断然说道:“大姐,立刻给姐夫去电话,让他立刻回来。” 宋霭龄轻轻点头,而是立刻拿起电话,拨通孔祥熙地秘书,让孔祥熙立刻回家。转过身才发现,宋美龄靠在沙发上,看上去十分疲倦。 “妹妹,你先去休息一会吧,”宋霭龄有些心疼的说:“庸之还要过一会才回来,他说张杨的八项条件正式到南京了,中央委员会决定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 宋美龄的眼睛一下睁大了,宋霭龄立刻明白她担心什么了:“我没告诉他你回来了,他回来后很多情况我们就都清楚了。” 端纳这时也插话道:“夫人,孔夫人的建议是对的,您应该休息一下,现在您看上去十分憔悴,你必须保持高昂地精神才能应付复杂的局面。” 宋美龄略微沉凝片刻点头答应,不过临去之前还是吩咐霭龄:“姐夫回来你就来叫醒我。” 蒋介石这一出意外,宋美龄发现仿佛一夜之间,身边可以信任的就剩下他的这些亲人了,宋霭龄答应着陪宋美龄上楼去了。 宋子文重重叹口气,与端纳坐在客厅的沙发的上,他与张学良的关系不错。实在难以想想象他为何要做出这样地事情。 仆人给他们端来咖啡,宋子文和端纳就坐在那里慢慢和喝着咖啡,两人都无心说话,只是默默的想着心事。 过了会,宋霭龄从楼上下来,见他们情绪不高,便对他们说:“子文。你和端纳先生也去休息一下。” 宋霭龄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他们恐怕从昨晚到现在都没好好休息过,宋子文摇摇头却反问道:“大姐。南京都有那些消息?” 宋霭龄坐到他地对面说:“多了,什么样地消息都有,有说介石已经逃出来了,又有人说他已经遇害了,还有人说他还没死,不过张学良决定把他交给中共,什么样的都有。” “中共?”宋子文喃喃道:“汉卿糊涂呀。上了别人地当。” “上了别人地当?”宋霭龄有些纳闷,她年青时关心过一段时间的政治,可嫁给孔祥熙后反倒不太关心政治了,更多地心思花在如何保持宋家的辉煌和如何赚钱上。 “不是上了别人的当吗?”宋子文苦笑下说:“介石已经派立夫在上海与中共谈判了,邓文仪在莫斯科时就与共产国际有接触,第六次围剿更多的是政治上的围剿,介石想把中共拿在手中作为筹码与苏俄讨价还价。张汉卿这样一搞,政府的计划就全被打乱了。共c党也就死里逃生了。” “啊!”宋霭龄这才清楚。可没等她有所反应,宋子文又把庄继华的电报拿出来交给端纳看:“端纳先生,你看看这个。” “嗯,”端纳看后也有些不解地看着宋子文,发出一句相同的疑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宋子文苦笑下:“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绝不会仅仅宽慰那样简单。庄文革做事神出鬼没的,让人难以明白。” “这个庄文革是个很有意思的人,”端纳说:“我研究过他在重庆的社会改革,老实说虽然有不民主的地方,却十分有效,而且据说,重庆官员的廉洁程度是中国各地区最高地。” 端纳是有资格做这个评判的,他25岁到中国,迄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可以说他大半人生精华都耗费在这个国家。他当过北洋政府、张氏父子。广州政府、到现在的南京政府的政治顾问,在中国高层圈子浮沉二十年。对中国十分熟悉。 “他就是这样,鬼主意很多,很多人都吃过他的亏,包括英国人在内,不过外界最多也就知道他是个军人,可是真正明白他的,都知道这是个各方面都很厉害地人物。”宋子文淡淡的说。 与宋子文和宋美龄不同,宋霭龄对庄继华没有多少好感,他阻挡了不少她的发财计划,可她偏偏拿他没什么办法。 “这个人呀,悠兰恐怕要吃不少苦头。”宋霭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只好把话题往梅悠兰身上扯,希望能激起宋子文的愤慨。 “梅老爷子却很欣赏他,老爷子说他要找机会回国看看。”宋子文淡淡的提醒宋霭龄,美国还有个让她有些畏惧的老人,不要与庄继华搞得太僵,实际上据他所知,庄继华对孔祥熙和宋霭龄已经很克制了。 “哦,老爷子怎么想起回国了,”宋霭龄当然领会了宋子文意思,但她却若无其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