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29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0节 (第1/5页)

    日本地战争机器开动了。中国的战争机器却停下来了。就在日本天皇裕仁在增兵令上盖上玉玺的当天,宋哲元从山东启程回北平,十六日抵达北平,北平浓烈的战争气氛让他很不舒服,火车站附近架满工事,城墙上堆满沙包,士兵在大街小巷巡逻,青年学生纷纷进入军营慰问。

    “这是做什么,乱糟糟的,成什么样子!”宋哲元回到同仁堂军部。把军帽往桌上一摔就骂道。

    秦德纯和参谋长张樾亭楞了下。宋哲元下车时神情就不对,他们都猜测是不是对目前的防御部署不满。没想到他是对北平的抗战气氛不满。

    “绍文,不是已经与日本人谈妥了吗,怎么他们还在宣传战争?这不是火上浇油吗?”宋哲元松开军装的纽扣,走到风扇前,让灼热地风狂吹在身上。

    宋哲元所说的与日本人谈妥了,是指十一日秦德纯与日本松井特务机关长谈妥的条件,双方达成三条协议:一、对于事件表示遗憾,并且约束部下不再发生类似事件。二、卢沟桥附近阵地改由保安队接防。三、彻底取缔抗日团体。

    “军长,协定虽然达成,但前线的局势依然不容小窥,”秦德纯轻轻叹口气,这几年他一直担负与日本人周旋的使命,受够了日本人的气,也对日本人有更多地了解,卢沟桥事变一起,他就感到此事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参谋部拟定了两个作战设想,请军长定夺。”

    张樾亭拿出两份作战计划送到宋哲元面前,宋哲元没有接,他示意张樾亭把文件放在桌上,张樾亭把文件放在宋哲元的办公桌上,顺手拿镇纸压在上面。

    “打,打,就知道打,”宋哲元有些生气了:“这么多年了,我们二十九军走到今天容易吗?民国十九年中原大战,全军崩溃,我们缩在晋南,要吃没吃,要穿没穿,到今天,我们有两省两市,全军十余万人,容易吗!”

    “军长,”秦德纯大惊,宋哲元的态度显然是不想打,可这是他说了能算的吗:“日本人已经宣布增兵华北,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再说蒋委员长的电报你也收到了,他也要求我们做好的打的准备,警惕日本人的缓兵之计。”

    “哼,蒋委员长,”宋哲元从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轻蔑:“绍文,你怎么就不明白呢?我们是在日本人和蒋介石的夹缝中生存,这仗打起来,无论胜败,我们都完了。败了自不待言,胜了呢?中央军必然进驻平津,我们也完了。所以不能打只能谈,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只要我们表现出诚意,日本人就不会开战。”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一节“意外”的战争(五)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一节“意外”的战争(五)

    当天宋哲元就下令拆除北平以及北平周围构筑的防御工事,公开声明谢绝北平以及全国各地的捐款,第二天,他拜访刚赶到北平的新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随后双方进行私下会谈,香月清司全盘否决以前的谈判结果,重新提出了七条要求,其中包括把反日的党政力量全部撤出平津,解散民间一切抗日团体,二十九军撤过永定河左岸,将卢沟桥交于日本控制等等,宋哲元均全盘接受。

    宋哲元的举动让香月清司非常意外,到北平之前,香月清司对二十九军还有些顾忌的,喜峰口之战立下的赫赫威名让日军上下很受震慑,二十九军将士也被视为抗日英雄,可今天宋哲元的表现完全颠覆了香月清司的印象,他提出的条件本来就是缓兵之计,根本没想宋哲元答应,可没想到宋哲元一口就答应了,这倒让他没了主意,结果还是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给他出了个主意,就说东京不同意这个条件,发来新的条件,把加码再度提高,比如要求将宛平交出等等,同时要求宋哲元签订书面协议。

    宋哲元在北平的举动让庐山的蒋介石和东京的日本内阁大吃一惊,双方立刻作出了不同反应,日本内阁的扩大派信心高涨,通过决议从日本国内再向中国增调三个师团,彻底解决华北自治问题。

    蒋介石没有收到宋哲元一个字的报告,他是通过特务处天津站地报告获知宋哲元的举措。这让他深为担心,他再度提醒宋哲元:“对于日本的要求,切不可以轻易让步,同时应将司令部尽快迁移到保定,集结军队以备不测,…..。”

    第二天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正式宣布解决卢沟桥事件四条原则,也即是中国政府的底线:一、不能侵犯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二、冀察政务委员会不能有任何不法的改变。三、政府任命的官员不得撤换。四、二十九军地防区不得变更。

    同时蒋介石宣布任何超越这四条底线的协议中央政府均不会承认。更不会接受;蒋介石地态度十分强硬,他宣布:“卢沟桥事件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此事件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这个谈话会是国民党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其中包括北大教授胡适,上海闻人虞洽卿。不过天津化工大王吴蕴初,上海的机器大王颜耀秋等人就没来,甚至连张静江都没来,蒋介石让戴笠去打听,戴笠很快就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