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2节 (第1/5页)
“文革,我们有些部队不是已经装备了150榴弹炮这样地重型火炮了吗,如此强大的火力,完全可以与日军正面交火。”蒋介石也问道,庄继华没想到,他的西南开发竟然让蒋介石信心高涨到要与日军来一场正面的硬碰硬较量。 “校长,火炮口径虽然增大了,但训练呢?我军装备150火炮的时间尚短,除了西南的几个集团军,其他部队的训练跟上没有,指挥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大炮吗?我没有把握。”庄继华十分严肃的说:“而且,还有后勤问题,更重要地是,华北决战迎合了日军战略,不是我军掌握战略主动权。” “文革说得对,”陈诚也插话道,在庄继华来之前,他就已经谈过这个问题,坚决主张上海作战:“上海作战我们要有利得多,有国防线,有便利的交通,湖泊港汊,可以有效的抵消日军的机动,利守不利攻。” “先下手为强,”张治中强调作战的先决性:“与其坐等日军进攻,不如我们主动出击。而且上海的日军数量不多,不到五千人,我们以主力出击,先解决上海地海军陆战队,防止日军利用上海向我军进攻。” “委员长。我以为此策可行,尽管西南开发取得部分成绩,可我们与日本国力差距依然十分明显,上海是个国际中心,在这里打起来,可以给各国以干涉的理由。”林蔚地话比较稳重,可却真正打动了蒋介石。 蒋介石对是否在上海开战拿不定主意。上海对中国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而且由于西南开发。以及庄继华提供的大量资金,已经编成三十个德械师,加上西南的三十万,如此有七十万德械部队,有这个底气,他想与日本人在华北平原扳扳手腕,发发从九一八就憋在胸口的那口气。 这个口气憋了这么久。让他不吐不快,可张治中、陈诚、庄继华这三员重将的意见让他有些犹豫了,中日之间的差距他当然清楚;可是那股要出口气地感觉太强烈,始终在心中跃跃欲动,可林蔚地建议却让他换了个思路。卢沟桥事变一出,他就请求欧美出面调解,但只有德国答应了,英美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各国在上海都有利益。上海开战不可能不触动他们,他们联合起来对日本人施压,那么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之前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在上海打,你们打算怎么打?”蒋介石犹豫下问道。 “根据淞沪停战协议,上海守军是保安团,但这没什么。我们可以让士兵换上保安团服装进入市区。”陈诚心中早有计划,此刻显得十分胸有成竹:“另外秘密向上海外围集结兵力,集中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三个师,同时发起进攻,争取在日军增援以前一举拿下上海。” “如果没有拿下上海呢?”蒋介石不动声色的问道。 “这是有可能地,如果在日军援军抵达之前,我们没有拿下上海,那么战争就很可能演变为一场决战。所以为稳妥起见。在三个师的后面,必须继续增调部队。我建议将放弃华北决战,将北调部队调到上海。”陈诚说。 蒋介石默默的思索片刻,把目光转向庄继华,庄继华说:“陈老师的考虑非常周密,我就提一个问题,另外还给校长讲一件事。” 庄继华的话让众人一愣,没等蒋介石问什么事,庄继华就说:“指挥官选谁?” 这个问题一出,陈诚张治中顿时闭嘴,按理说计划是陈诚制定地,但张治中在一二八就在上海作战,对上海作战了如指掌,而且有与日军交战的经验,相比之下,他好像更合适。 “你认为谁合适?”蒋介石随口反问道。 庄继华一下愣住了,他看着蒋介石,这个话可不好说,显然陈诚很想当这个指挥官,可张治中是个更好的人选,但这话说不出口,一说出来肯定得罪陈诚。庄继华看着蒋介石,可蒋介石却没有丝毫表情,只是看着他。 “我推荐张老师,”庄继华冲陈诚抱歉的一笑:“计划是陈老师制定的,按理说应该由他出任指挥官,可张老师在一二八就在上海作战过,对上海作战很熟悉,而且有与日军交战的经验,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师都曾经在他指挥下作战,对部队也很了解,当然他们都是合适人选,校长可以酌情选任。” 蒋介石点点头,没有说出他心目中的人选,而是反问道:“你刚才说要报告一件事情,什么事?” 庄继华于是把刚才李宗仁和何健的问题谈了,最后说道:“看来地方实力派心中还有疑惑,而邓主任和周主任地目的是推动抗战,他们来拜访刘湘的原因不过是因为这两天刘湘在国防会议上的慷慨主战。” 蒋介石又点点头,思索一会说:“你的判断没错,我也察觉到了,李宗仁虽然来了,白崇禧却留在广西,目的就是防范;至于邓择生和gcd,他们当然希望主张抗战地人越多越好。对了,与gcd谈判的事情不能再拖了,仗会越打越大,他们的力量也是有用的。” “委员长,他们的要价太高了,就这样答应的话,将来会后患无穷。”杨永泰皱眉道,他是参与谈判的人之一,对纠结的问题十分清楚,两边的要价都很高。 “你们说说,怎么办吧。”蒋介石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