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6节 (第1/5页)
淞沪战事发展到现在已经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了,兵力投入还基本上是最初的那批军队,战争已经打了十来天了,中国军队始终把握着战场主动权,参战官兵士气始终高昂,勇于进攻勇于牺牲,表现为近十年来最好的,五年时间忍辱负重,今天在上海作战地中央军官兵没有让他失望。 日军的登陆行动让蒋介石有些担心,中国军队的反击失败,让他增添了担忧,他决定调整淞沪战场的指挥结构,急电陈诚,令其尽快赶到上海,出任淞沪战场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整个淞沪战区的所有部队,同时命令在南京附近的六十七师和常熟地十四师向上海增援,电令二十一集团加快速度,尽快赶到上海。 上海战事还在激烈进行,中日双方继续调兵遣将,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在随后的几天里,中国五十七师和十一师坚守罗店和大场,市区战场八十八师两面受敌转入防守,八十七和三十六师独立第二旅继续进攻,三十六师和独立二旅苦战两天攻克日海军操场,打开直接通往核心阵地司令部的通道。八十七师九十八师第三次攻入汇山码头,这一次他们终于在日军舰炮威胁下打垮了守军,牢牢控制住汇山码头,但全军损失过半,张治中再次求援。 陈诚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就赶到上海就任淞沪前敌总指挥,他衡量淞沪战场全局后,决定从第十集团军再抽调十九师和独立三十四旅,十九师接受八十八师师长王敬久指挥,独立三十四旅接受八十七师师长冯圣法指挥,争取一举将市区日军歼灭。 对罗店和大场,陈诚也作了部署,将十四师加强在罗店,将六十七师加强在大场,指令十八军军长罗卓英担任罗店前线总指挥,彭善担任大场前线总指挥。 陈诚调整部署,松井石根也没歇着,长谷川清在汇山码头失守后再度求援,市区的情况已经不容松井再犹豫了,他以小姑部队在浦东登陆吸引中国守军的注意力,然后将向杨树浦和虹口增兵,其中杨树浦增兵一个加强大队,虹口增兵一个大队;另外松井决定在狮子林登陆,以打破目前登陆点的僵持局面,分散中国守军的注意。 接下来两天,地面上中日双方都在紧张调整部署,中国方面从杭州和南京调兵,除了增援的几个师外,另外还有一批从各地保安团抽调的补充兵,日军则分期分批向市区增兵。 从全军来看,双方仍然在继续增兵,日本第九第一零一两个师团分别从本土和东三省上船,海军更是大手笔,联合舰队司令官永野修身亲自率领三艘航空母舰和两艘战列舰,加入上海舰队,由此日军舰队主力大部分集中到上海外海,空军实力增加到五百架作战飞机,其中四百架在六艘航空母舰上。 短暂地沉寂后,八月二十七日,上海再度爆发激战,中国方面赶到战场地除了十八军的两个师外,还有俞济时地七十四军两个师王耀武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更远的地方,胡宗南的第一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南京,薛岳以广东部队和中央军组成的十九集团军和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另外还有一些单独的部队,比如郭汝栋的川军(这个军自从川内混战失败后一直在川外,从未返回四川,因此庄继华不认识),吴奇伟的第四军,这两个军虽然是军的编制实际上是两个师。 喘过气来的两军在新一轮的交锋中,一开始就变得比更残酷,更血腥。 战争首先从市区开始,日军在舰炮协助下向汇山码头发起反攻,猛烈的炮火几乎摧毁了汇山码头的一切防御工事,驻守码头的九十八师一个团几乎全军覆灭,冯圣法紧急增援一个团,援兵冒着日军的炮火冲进汇山码头,沿途丢下近半兵力。 炮火过后,日军从两侧向汇山码头猛扑,双方在汇山码头展开血战。汇山码头一开战,正面的三十六师立刻向日军指挥部猛攻,八十八师同时向杨树浦发起进攻。 汇山码头是这一天战场的关键,海面上,日军二十艘军舰分成两拨,一波直接支持汇山码头作战,另外一波则对汇山码头周围实行无差别炮击,用铁和火构成一道死亡封锁线。战列舰上四百毫米大炮,一枚炮弹下来就在码头坚硬的水泥地上砸出一个大坑。 二十艘军舰,总共几百门大炮,汇山码头变成了死亡集中地,中国士兵在弹坑和瓦砾间反击日军的进攻。 除了对汇山码头的支援外,日军舰队对虹口司令部和杨树浦的支援也照样强有力,十八艘军舰对虹口,十艘对杨树浦。 宋希濂的进攻在重炮旅的支持下十分凶狠,但攻击势头很快被日军压制住,从海军操场到爱国女校,整个区域被炮弹打成一遍火海。 在江湾督战的张治中看到这种情形,心中大痛,他当然知道这种状况下进攻要付出多大代价,他忍不住抓起电话:“陈总司令,我请求空军支援,不能压制日军炮火,我们不可能拿下敌人阵地,汇山码头很可能要失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