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1节 (第4/5页)
关都保持友好。御下之道就是不能让下面的人团结起来,必须防止出现另一个领袖。 等徐恩增和王小山离开后,白崇禧才叹口气:“委员长,华北和淞沪是不是要重新部署?” 蒋介石想了想说:“淞沪就不用了,那里基本是盘明棋,几个要点敌我都明白,华北要作出调整,还好取消保定作战还只有我们三个知道,就不用再开会讨论了,你们直接给程潜下命令。山西作战要调整,阎锡山有些地方是打了埋伏的,让他自行调整,、能调给他的兵力也已经调给他了。命令邓晋康,取消休整,立刻入晋。” “是。”何应钦和白崇禧同时站起来,蒋介石最后这道命令是个最大的调整,山西战场中央本身也管不了多少,只有卫立煌和邓锡侯入晋后,中央才有资格发号施令。蒋介石地一句阎锡山打了埋伏,就已经说明一切。 何应钦和白崇禧走后半个小时,德国大使陶德曼的车才在美庐门前停下,蒋介石宋美龄夫妇从屋里迎出来,陶德曼有些高大的身躯面前,蒋介石显得有些矮小,他故意站在高处与陶德曼握手。 “委员长先生,您向我国元首提出的要求,元首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目前虽然时机还不太成熟,不过他认为可以尝试接触一下,我想先问一下,您的条件有哪些?”陶德曼是典型的日耳曼作风,刚在客厅坐下直奔主题。 “我本人和我国国民都非常感谢希特勒元首的援手,”蒋介石字斟字酌的说,宋美龄在一旁充当翻译:“我国的条件很简单,不赔款,态势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 求月票支持........... 排名持续下滑,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五节调整(三)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五节调整(三) 蒋介石这个条件与公开宣布的条件相比少了撤换官员和驻军,陶德曼没有答话,灰色的眼睛透过镜框冷静的看着蒋介石,蒋介石的让步很少,在东京狄克逊也在试探日本人的条件,不过以他的外交经验,日本人提出的条件肯定不会低。 调停是个技术活,调停最主要的问题是时机,必须是在双方都不愿再打下去,至少要有一边不想打下去了,调停国才能出面调停,否则调停国会颜面大扫。 中日战争让德国陷入尴尬的境地,中国和日本是德国在东方最重要盟友,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战争潜力惊人;日本有强大的海军,这是元首最看重的,但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无法进行长期战争,而且日本在欧战期间趁火打劫,先是破坏了中德两国协商归还青岛,然后又直接出兵,夺走了德国在远东的重要基地青岛,这个事件在德国外交界留下深刻记忆,德国外交界普遍对日本没有好感,但德国军界,特别是海军,认为德国海军力量不足以与英美抗衡,而日本有强大的海军,可以牵制英美的海军力量。这两股力量在希特勒面前争夺,而希特勒暂时还不愿在中日之间作出选择,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难以取舍。 “大使先生,我不可能作出更多的让步,”蒋介石从陶德曼的眼光中感觉到一些东西,便解释道:“中国目前的情况您也知道。民情汹涌,如果我作出过多地让步,国民政府将会倒台,我本人也必须下台,最后得利的将是苏俄和中共。” 对最后这点,陶德曼表示同意,这几个月他目睹了中国目前遍及社会各阶层的抗战风潮。任何政治家都不可能对这种风潮熟视无睹。蒋介石若真的以很高的代价求得和平,就像魏玛共和国那样。他也只能倒台。此外如果调停失败,战争继续下去,中国政府为了抵抗日本势必向全世界求助,谁能给他帮助,他就会倾向谁。苏俄势必非常高兴承担起这个角色,一方面可以借机逼南京在中共问题上让步,另一方面促使中国打下去。拖住日本,他放心对付来自欧洲的威胁。 “我明白,我会向元首报告贵国的态度,”陶德曼心里清楚此刻恐怕不是出面调停地好时机,随后他又说:“委员长阁下,对于贵国的处境我个人深表同情,我非常钦佩贵国军民表现出地勇气和决心,法肯豪森将军曾经说过。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士兵之一,上海的战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我和我国人民将记住在我们困难时刻帮助过我们的人。”蒋介石的声音很平静,他心中却有些失望,陶德曼的态度显然说明德国对调停并不是很热心,至少现在不是很热心。 “吱”敞篷轿车带着长长的刹车声在作战室门前停下,看到高志航从车内出来。几个窗前地飞行员又掉头回到床铺上,他们今天在天上厮杀一天,已经非常疲惫,没有心情再去关心其他事,有作战任务,高司令自然会叫他们的,果然很快几个中队长就被叫走了。 “周司令命令,明天袭击日军在马鞍岛的空军基地,你们来看,我的计划是这样。”高志航一句话说完任务后就把众人招到航空地图前:“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