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30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8节 (第2/4页)

组建起来。淞沪战事中损失的兵员只需三个月就能补充齐,在经过三个月训练,部队就能恢复元气。”庄继华的话说得有些慢,语气却很稳定,没有丝毫含糊。

    唐纵微微摇头,要不是在重庆干了这么些年,他就立刻反驳了,沉默一会他才轻声问:“日本人会给我们半年时间吗?而且现在南京危在旦夕。”

    “日军也同样需要补充,况且不但四川,广西、湖北、广东同样还有部队,我们有时间,至少能争取到时间。其次,日军占领这么多地方,能不留兵防御吗?你看浙南,杭州丢了,日军至少得留两千人吧,上海至少得留三五千人吧,苏州也得留个一两千人吧,留来留去,日军至少已经去了一个师团,踏着三十万人,怎么也要留下十万人对浙南、江西防御。能派出来的部队不多了。”

    “至于南京,那就更好说了,让给他们,这场战争,我们不跟他们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求消灭其有生力量。要养活一个日本兵,需要十八年。”庄继华地口气变得有些游弋,他的目光穿过挡风玻璃,看着南京的街道,充满江南气息的街道,以及街道上那些不安的人们。

    汽车在街上缓慢的行使着,不时为停下来为匆忙逃走地人让路,前排的侍从急得推开车门冲前面厉声呵斥。

    “南京将成为战场,组织撤退没有?”

    “政府部门大部分已经撤走了。”唐纵答道。

    “非政府部门呢?学校,医院。还有普通市民,组织撤退没有?”庄继华扭头直盯着唐纵问。

    “这里面有些情况不一样,公立学校大部分开始撤退了,不过主要是大学,中学的情况不清楚,当时那些教会学校不愿撤,认为他们是隶属教会。不会有事;医院地情况也一样,公立医院开始撤退了。教会医院不愿走,至于市民,没人组织。”唐纵简单的说了下。

    庄继华摇摇头表示反对,这些人必须赶出南京,如果可能,南京最好就只剩下军人。庄继华没有多话,唐纵只是传达者或执行者。并非决策者,说得再多也没用。

    轿车终于又启动了,很快到了军政部,庄继华下车后就直奔军政部会议室,此刻会议室里人不多,不过还在南京的军政首脑都已经会议室里,众人三三两两的在一起议论,显然蒋介石还没到。

    庄继华环顾室内。认识的人不少,除了何应钦、林蔚外,还有在北平认识的徐永昌,前段时间在南京认识的何健,除了两个人不认识,一个身材硕长。另一个带幅眼镜地年纪比较大。

    看到庄继华进来,林蔚首先过来与他打招呼,庄继华也随意地与他聊起来,同时悄悄向他打听这俩人。

    林蔚忍不住有些好笑,这庄继华在高层里独来独往,手握西南三省,却没与任何人发生关系,没有笼络任何势力,这也许是蒋介石信任他地原因之一。

    林蔚轻轻介绍,年纪大地是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年青的与白崇禧在谈话的是军政部次长刘斐。另外就是宪兵司令谷正伦和军委办公厅主任徐永昌。

    “文革,你磨刀五年。终于要派上用场了。”林蔚意味深长的说。

    庄继华胡乱点点头,随即感到他话里的味道不对:“蔚文兄,你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你还不知道吗?”林蔚低声说:“前线部队损失严重,挡不住日军进攻,委员长在考虑守卫南京的问题。他们,”林蔚下巴轻扬:“没一个赞成守南京。”

    “校长是什么意思呢?”庄继华很平静,他心里有些明白了,难怪让他务必在今天赶到南京,一下船就让他参加会议。

    林蔚瞧他很平静,心中也不由佩服,现在守南京可不是个好差事,前线各军疲惫至极,消耗极大,而日军士气极端高涨,一个大队就敢实施超远追击,守卫南京恐怕只有靠庄继华地四十九集团军的四个师了:“我听说在广州时,每逢难事,委员长就让你出手,这次恐怕你又要担负重任了。”

    庄继华在内心里长舒口气,他倒是愿意守南京,总比让给别人要强,至少不会造出个南京大屠杀。

    “如果是这样,那四个师就不能再去前线消耗了。”庄继华心里打定主意,四个师一定要留下来,这是守南京的主力。

    “委员长到!”

    随着一声高喝,室内的人动作立刻整齐划一的保持立正姿态,蒋介石在前杨永泰在后,俩人快步走进来,更后面的是老实的戴笠。

    “请坐。”

    蒋介石说完之后就坐下了,其他人也随即坐下。蒋介石的目光在室内所有人脸上扫视一周后说:“今天召集大家来谈两件事,第一件是陶德曼传过来消息,日本人愿意以当初地条件进行谈判,畅卿先生,你给大家念一下日本人的条件。”

    杨永泰站起来将日本人提出的七条向与会众将宣读了一遍,唐纵的记忆力不错,七条大都差不多,最多也就是个别字句的差别。

    杨永泰念完之后,会议室内一下就沉默了,这个话可不好说,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

    月票榜竞争激烈,求月票支持.........................

    月票支持,名次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