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0节 (第2/4页)
“我说顾二叔,你们怎么还没走,没票?还要什么票,到下关码头去,有船就上,家里的东西?能仍就扔了吧,这路还长着呢。” “你怎么还开店呀,你就不怕日本人的炮弹,嫂子和侄子怎么办?” ……. 警察们领着宪兵卖力的劝说街坊邻居赶紧走,绝大部分人带着细软,踏上西去的道路。 街头,一群士兵在努力的构筑街垒,一群青年学生和市民组成的支前队向城外开去,穿着不同服装地士兵和宪兵在街头巡逻,南京上空的战争气氛更加浓厚了,现在没人再怀疑,南京不会打仗了,更多的市民在犹豫之后也离开家。 内迁,这是民国历史上第一次这么大规模有目的有组织的内迁,百万南京市民陆续离开家园,离开他们生长的城市,离开他们熟悉地环境,走向茫茫未知的远方。 “站住!” 城门口一个少尉拦住一群溃兵大声问:“你们是那部分的?” 溃兵中走出一个少校:“我们是三十六师先头部队,奉命到南京整补。” “你们等会。”少尉说完之后跑进城门洞,一会儿过来一个少校,两个少校见面后很快谈清楚,城门少校派人带领三十六师去他们指定的宿营地,三十六师少校又去卫戍司令部报道。 像三十六师这样成建制从前线下来的不多,每天都有从前线溃退下来的士兵,每天在城门口都要拦住数百人,他们的建制完全散了,那个部队的都有,太平门拦住的两百多人,一经查问居然有七个部队番号,这些溃兵全部被收拢起来,集中在雨花台。 在市民疏散的同时,庄继华开始对部队作出调整。 新地一月开始,求月票支持,现在是双倍,一张当两张.......... 求月票支持................................................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八节南京,南京(四)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一章南京保卫战第八节南京,南京(四) 日军的攻击速度很快,突破吴福线后,日军继续进攻,中国军队退守锡澄线。锡澄线北起长江边的江阴要塞南到太湖湖畔的无锡古城,这条防线比吴福线更短,兵力因此大为集中,但这条防线比起吴福线更不如,除了江阴要塞附近是较为坚固的混凝土结构外,其余的就是一条战壕或者泥土夯实的碉堡。 陈诚对锡澄线上的防御有一番计划,他预计将江阴留给刘兴的十五军团守御,十五军团主要是贵州部队,装备最差,在淞沪战事中损失很大,为此将江北守御的东北军一一二师调来加强给十五军团,而损失太大的一零二师柏辉章部调皖南休整,他们的淞沪战事算是彻底结束了。 用实力最强的杨森二十四集团军防守无锡,为防止日军在侧后登陆,预备将第一军在长江沿岸的夏港、申港布防,十八军和八十八师负责锡澄运河上的月城镇到南闸镇防线,南面与李家钰四十七军相邻。 但陈诚没想到,日军的追击速度实在太快,中国军队刚进入防线,日军的追击就到了,李家钰指挥四十七军进行反击,在长泾击溃其前锋部队,但北线追击的十三师团随着十八军冲过锡澄运河,在西岸建立了桥头堡,锡澄防线被撕开一个大口子。 陈诚闻讯惊怒交加,造成这次失误的是其他部队,而非他的嫡系十八军,部队长官肯定会被枪毙。可是十八军就只好下不为例了,陈诚严令罗卓英夺回桥头堡。 罗卓英指挥十八军和八十八师向日军桥头堡发起反攻,日军背水迎战,死战不退,双方在桥头堡附近整天,陈诚见久攻不下,又将四十九集团重炮旅调归十八军。中国军队再次向桥头堡发起疯狂反攻。东岸日军第十三师团冒着炮火拼死增援。 除了桥头堡地激战,日军第九师团向江阴发起进攻。十一师团和十六师团向无锡展开进攻。 锡澄线全线激战。 陈诚正在考虑是否调预备队七十八军(即三十六师)或者七十一军(即八十七师)增援十八军,南京卫戍司令部成立,庄继华接手南京周围所有部队指挥权,包括北线锡澄线和南线作战的第十集团军七十四军。蒋介石命令陈诚去皖南整顿组织部队。 淞沪战事部队损失惨重,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向浙南撤退,郭汝栋的川军、廖磊的二十一集团军和薛岳的十九集团军都失去了战斗力,分别向皖南撤退。 庄继华接手南京卫戍司令部后。立刻对部队重新作出调整,原川军郭汝栋部和廖磊撤向皖南命令不变,薛岳十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