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_第3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3节 (第4/5页)

南京政府迁到重庆后,李之龙感到应酬明显增加。各级政府高官都需要他去应酬,对这些他既敢兴奋又感到烦躁,他隐隐约约觉得这样不好。

    南京的胜利消息传来后,重庆即陷于兴奋和悲伤中,兴奋源于南京地胜利主要是四川子弟创造的,悲伤源于巨大的伤亡,与其他地方不一样。这里每个阵亡士兵家庭都会收到一份阵亡通知,从城市到乡村。无数家庭在举行葬礼,重庆市政府和西南开发队联合邀请川藏大觉寺和峨眉山高僧,以及青城山道士在重庆举办大型法会,追悼阵亡英灵。

    对林森、吴稚晖、戴季陶这些人,李之龙基本不理,但汪精卫不一样,大**时期。他与汪精卫的关系就很好,汪精卫对他可谓有知遇之恩,不到三十就挂中将军衔,担任海军局局长,主掌“全国”海军。中山舰之后,他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汪精卫从海外回来,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他又重新得志,武汉七一五清党之后,他听从了庄继华的劝告,主动脱离汪精卫集团,但汪精卫对他的重用,他还是铭记于心。

    汪精卫是在春节之后抵达重庆的。国民政府撤出南京之后,武汉成为全国地抗战中心,全国主要抗战团体和军事委员会都在武汉,但汪精卫却随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议会一起迁到重庆。到重庆后,李之龙与他交往顺理成章的展开了,汪精卫地官邸就在上清寺,与西南开发队隔河相望,汪精卫经常邀请他过去相谈,李之龙每次都欣然赴会,而汪精卫也经常到西南开发队拜访。

    “在田。要照重庆这样发展十年。这场抗战才有希望。”汪精卫看着对面忙碌的港口,心中有些怅然。这些年与蒋介石斗,每每落于下风,当年那个不负少年头的少年,如今已经有了华发。

    “汪先生,我们不这样看,”李之龙委婉的说,对面的是新开工的江北城工地,计划在那里修建一个大型兵工厂和码头:“日本虽然强大,但不是不能战胜。要和平,可以,但必须以不损害国家主权为首要目的,否则和平没有意义。”

    李之龙这段时间与汪精卫地交流,对他的悲观情绪有所了解,所以极力劝解,这段时间他陪着汪精卫林森等人参观了他们建设的钢铁厂、汽车厂、药厂、重炮厂等等,还陪他们去成都拜访刘湘,可这些对他们的影响截然不同,林森受到很大鼓舞,认为有这些支撑,抗战完全可以打下去;但汪精卫却还是不为所动,坚持他的悲观。

    “你们?”汪精卫疑惑的看看李之龙,他一身白色西装,在江风的吹拂下,恍然若仙。

    “在田,这个我们是不是你和庄文革?”陈璧君在一旁补充道,她穿着一身赤色棉袍,上面绣着一朵白色山茶花,手工精巧。

    “是的,不但包括文革,我们西南开发队上下都是这样认识地。”李之龙正色说道,这是基本原则,决不含糊。

    “汪先生,”李之龙没容汪精卫发问便继续说:“为了这场战争,我们准备了五年,建了几十家工厂,几十座矿山。对这场战争,我们也讨论了五年,该怎么打我们已经形成共识。日本人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灭亡我国,汪先生,现在谈和平,天下立刻大乱。”

    “不然,抗战的结果有三种;战必大败,和必大乱,二是和必大乱,战未必大败;三是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汪精卫的秘书曾仲鸣在旁叹息着说:“现在平津丢了,太原丢了,上海丢了,连南京都丢了;战必大败已经是事实;第二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在第一种和第三种之间,我认为,和未必大乱。”

    曾仲鸣与汪精卫关系非浅,他从法国回国后就一直在汪精卫身边,几次都与汪精卫共进退,而这三种结果则是低调俱乐部早就有的结论,曾仲鸣只不过复述一道。

    “还是周佛海看得清,共c党桂系冯玉祥这些人只不过是打着抗日地旗号倒蒋罢了,他们的目的是借抗日重整旗鼓,唱唱高调而已。看看共c党的战报,消灭几十个,几百个,也宣称大捷,我都脸红。”陈璧君一脸鄙夷。

    汪家的客厅现在只有他们四人,汪精卫的国民党改组同志会的主要成员陈公博、梅思平等人都在武汉,陈公博还是大本营民众训练部部长。

    “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