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47节 (第1/5页)
不过四十九集团军的行动原是要等矶谷廉介攻抵徐州城下之时再开始,可现在战局的变化让白崇禧不得不提前让他行动。 “矶谷廉介东进的消息通知庄文革了吗?”徐祖贻忽然这样冒出一句。 不过白崇禧和李宗仁都清楚他这是什么意思,四十九集团军是庄继华的嫡系部队,其中的一零一军更是他亲手训练出来的,没有他的命令,李宗仁不一定调得动。 “立刻通知他。”李宗仁平静的说。 徐祖贻什么话都没说,转身出门,等他出去后,白崇禧却皱起眉头,他低声说:“用不着再征求他的意见了吧。” 白崇禧明白李宗仁的目的,他不是担心指挥不动四十九集团军,而是想征求一下庄继华对整个战局发展的意见。 “健身,临沂是未来战局的中心,文革身处战局中心,掌握第一手资料,他的意见很重要。”李宗仁摇头说。 白崇禧思索一下,缓缓点头,承认李宗仁说得有道理,作为战区副司令,临沂前敌总指挥,应该有表达意见的权力,其意见也应该受到重视。 “让二十四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追击第十师团,六十军反攻滕县,把寺内寿一的四肢死死捆住,看他还能整出什么花样。” 白崇禧不愧是小诸葛,短短几句话就把寺内寿一的软肋,拿得死死的。日军兵力分散在从济宁到临沂的广大地区,难以形成拳头;而第二集团军坚守损失虽大,可还有一万四千多人,二十四集团军更是有齐装满员的十万人马,六十军的五万大军还没放一枪;只要二十四集团军将矶谷廉介缠住,整个津浦路战场上日军就被牢牢看死,成为中国军队佔板的肉,由着他们挨个收拾。 李宗仁顺着白崇禧的目光看去,默默的看着,忽然问道:“寺内寿一会不会从华北抽调部队过来?” 白崇禧稍微楞了下,他扭头看看李宗仁:“应该是肯定的,不过,你忘了这是在中国。”说到这里他狡狤一笑:“当年北伐的时候我就发现,津浦铁路的运力与南方的铁路相比差距比较大,寺内寿一恐怕没想清楚,一个师团两万多人,加上火炮等技术装备,至少要一周才能运到济南,如果我们的战役目的达到,一个师团之时杯水车薪,要解开这个局面,至少要两个师团,而要在济南集结两个师团,怎么也要半个月到三周,如果算上我们空军轰炸,这个时间还要延长。” 李宗仁想了想,脸上露出了笑容。白崇禧知道,他这是赞同了自己的建议。 “德公,这一仗下来,你就该名扬全国了,你说日本人会不会也为你搞个专门的侦查队,、查查你的行踪和战法?”白崇禧打趣道。 “呵呵,”李宗仁忍不住笑出声来:“没想到,你这小诸葛也有吃醋的时候。” 白崇禧嘿嘿笑道:“吃醋倒不至于,这个庄文革打仗倒有几分本事,与黄埔的那些不一样。” 白崇禧一向瞧不起黄埔军校毕业生,尽管他们现在是军中主流,他还是认为黄埔军校只是初级军校,培养的都是军士,而不是军官。 “文革可是在德国留学过的,我听说连塞克特将军都很赏识他,连蒋介石都称他为小狐狸。”李宗仁不依不饶的开着白崇禧的玩笑。 “蒋介石其他本事一般,看人还是有几分的,”白崇禧嘴唇一撇,毫不在意李宗仁的打趣:“这个庄文革算得上个小狐狸,你还记得,当年牛行大战后,我们曾讨论过怎么守牛行吗?” 牛行大战打出了奇迹,自诩为战术专家的白崇禧怎么也想不明白,接近十倍的兵力,装备也强很多,十多天时间,怎么就攻不下小小的牛行,他在战后与李宗仁还原了牛行大战,他守李攻,结果尽了最大努力也只守了六天,可庄继华却守了十一天,让他很是丧气。 李宗仁当然记得,白崇禧又说:“南京之战看上去简单,好像有很多运气在里面,实际上这些都是这小子事先安排的,卢汉、杜聿明走广德而不是走武汉,甚至连他们出兵都在军委会调兵令之前。这小子….朝中有人呀。” 白崇禧叹口气,李宗仁心中有点乐,蒋介石很看重白崇禧,可始终不放他出来带兵,副总参谋长就像专为他设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