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64节 (第1/5页)
蒋介石心里已经拿定了,美国人是希望自己打下去,既然如此,那就不能白打,你们多少得出些东西。 “我知道你们很困难,连粮食都已经实行定量,”居里没有接话,他想了解的情况都已经了解了,剩下的只能等罗斯福的决策:“我会把我了解到的情况向总统报告。” 宋美龄很恰当的站起来,邀请居里到后花园喝茶,但陈纳德却没动,送走居里后,王叔铭抓住时机报告:“校长,飞虎队已经招收两百六十四人,其中飞行员九十二人,机械师一百零七人。地面辅助人员六十五人,飞机一百二十架,正在陆续飞到中国,全部是波音公司生产的p40。” 蒋介石非常高兴的一拍大腿:“陈纳德将军,我授予你中国空军中将军衔,飞虎队由你全权指挥。” 陈纳德站起来向蒋介石行了个美式军礼,能当上将军,是每个军人的梦想。这样一支小部队,对中国这样庞大的战场来说,作用是相当有限的。但蒋介石看重的是这个行动本身,没有美国军方暗中支持,这支部队无论如何都成立不了,这透露了一个强烈信号,美国政府正走向公开支持中国抗战,这无论如何都是好消息。 陈纳德在美国空军中不过是个上尉(前文有误,陈纳德至到退役还是上尉,非上校),蒋介石一下就给他升到中将,这其中除了政治原因外,还包含了对他个人的感激。 在淞沪抗战时陈纳德就在中国空军中充当顾问,当时宋美龄代表国民政府聘请他为顾问,聘任时间为十个月,时间到后。他任何条件都没提就留下来了,继续担任中国空军的顾问,可由于美国政府在战争初期采取的中立立场,他被美国大使馆要求回国,但被他拒绝,要不是端纳,他甚至有可能被开除国籍。 “陈将军,我听说,日本出现一种新式飞机,与我们的主力机种p40相比更好,是这样吗?”庄继华忽然问。 陈纳德有点意外的看了庄继华一眼。他没想到庄继华居然知道这个,要知道空中作战与地面作战完全不同,战斗胜败很大程度决定于飞机性能,仅有勇敢是绝对不够的。 “是的,这种飞机更灵活,航程更远,转弯半径小,是一种新式飞机,比我们的飞机更好。”陈纳德老老实实的答道。 庄继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再说什么,王叔铭见蒋介石露出担心的神态,便连忙解释说:“我们也研究出对付它的战术,取得的效果不错。” 蒋介石的神色稍微轻松了下,依然关切的问:“都是什么战术?” “主要是,利用雷达,”王叔铭说:“我们利用雷达首先发现日机,抢占制高点,采取打了就跑,不与敌人缠斗,另外,在日机轰炸过后,返航途中伏击他们。” “他们有没有雷达?”蒋介石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很关键,如果日本人也有雷达,伏击就根本谈不上。 “日本人也有雷达了,不过现在雷达的探测范围也就近百公里,这还需要在高点,也就是山上,所以日本的雷达对我们威胁不大。”王叔铭说。 在武汉保卫战过程中,日本就在徐州、南京附近设立了雷达站,此举让中国空军偷袭日本机场的可能性化为乌有。但对进攻就很难说了,抗战开始以来,中国空军实际是处于战略防御中,作战区域几乎都在本方领空,而这块天空被数十个雷达站完全监控,一两个雷达站,根本不行。 “委员长,”陈纳德露出一丝忧虑:“我们的飞机太少了。我们的飞机制造厂每个月只能生产二十六架飞机,一年才三百架,这根本不够。我建议扩大生产,另外从美国购买五百架战斗机,此外,为了满足几年后的反攻,还需要扩大飞行学校。” “买飞机要钱呀,”蒋介石叹口气:“你看我们正在设法在美国发行债券,等发行债券成功后,我们会买些飞机回来,至于多少,还得全面衡量,我现在还不能答复你。不过飞行学校,你拟定个计划,我给你批。” 蒋介石对陈纳德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客气,陈纳德也不客气,立刻从拿出一份早就拟定好的计划交给蒋介石,蒋介石也没推迟,只是大略翻了翻就在上面批了四个字“照此办理”。 “陈将军,你对重庆的防空还有那些建议?”蒋介石放下笔后又问。 “重庆的防空已经组织得很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