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2节 (第3/5页)
克旅。坦克旅是营编制,有三个坦克营,其他侦察连,工兵连等一应俱全。 蒋介石点点头,这个数字与他记得的差不多,可没想到林蔚又补充说:“另外后勤部还封存着一百一十辆谢尔曼坦克,这些是在滇缅公路关闭前送到国内的,还有,最近半年,又有两百七十辆坦克出厂,如果把这些坦克也编入,可以再编一个坦克师。” “再整编一个,史迪威倒挺高兴。”蒋介石冷哼一声:“蔚文,你看我们是不是要换人。” “文革以前说史迪威自以为是,我看此话不假,”林蔚立刻答道:“他想控制我国军队,所以他不断挑起人事纷争的目的就在这里。所以我也反对换人。” 听到林蔚支持自己,陈诚冲他轻微的点头,何应钦却有些担忧的说:“史迪威拿着美援物资分配权,如果我们一点反应都没有,今后物资分派会不会…..。” “我看敬之的顾虑有道理,”一直安详的倾听的宋美龄开口道:“史迪威是马歇尔的亲信,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马歇尔,所以对史迪威我们不能完全忽视,我看可以满足他这次要求,但要说明,这是最后一次。” 蒋介石沉默了,史迪威如此明目张胆的干涉中国政府人事安排,让他感到非常屈辱,他打心眼里不愿屈从。宋美龄站起来:“大令,中东局势稳定后,罗斯福正谋划与丘吉尔会面,商讨战争和战后问题,孔祥熙说,罗斯福有意邀请我们参加这个会,大令,这可是个机会,绝不能放弃。” 对这个会议,孔祥熙和胡适都有报告送来,罗斯福有意邀请他参加,这让他心中非常满足,这不但是对他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的肯定,中国的国际地位会因此大幅提高,他不能错过。 “夫人说得对,”蒋介石勉强的说:“那就换个人。” “我看庄文革可以,”宋美龄又说:“你忘了,当年塞克特将军曾说,文革在德国就与与古德里安一同研究过坦克作战,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宋美龄说到这里目光有意无意的扫了陈诚一眼,她很少这样干涉过军国大事,最多也就是帮人说说情,象这样重大的决策,她很少参与。蒋介石有些纳闷的看了她一眼,宋美龄依旧保持优雅的笑容,目光却透着坚定。 前些天,杨永泰利用来黄山见蒋介石的机会,专门与宋美龄谈过庄继华问题,他提醒宋美龄,庄继华代表了一大批人,在这十年的西南开发中,他成功整合了西南地方势力,将一大批民主人士团结在身边,在军队和经济界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态度会影响一大批人,对这样的人不能采取常规的方法。 宋美龄完全听懂了杨永泰没明说的话,对庄继华不能采取打压的方式,他现在已经退不下来了,他必须为他的追随者负责,如果蒋介石真的惹火了他,他完全有能力进行反击。宋美龄思索再三,决定接受杨永泰的建议,劝说蒋介石重新启用庄继华。 庄继华为什么会被明升暗降,其中原因宋美龄很快弄清了,对陈诚陈立夫兄弟的图谋,她有些不以为然,这两派针对庄继华动作连连,可庄继华明显没有与他们斗的意思。但以宋美龄对庄继华的了解,他的避让其实是在忍让,但这个忍让有个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他的反击会非常犀利。 蒋介石犹豫半响,陈诚心中着急,可看到宋美龄的态度,他又不能开口反对,反对宋美龄的意见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这样吧,”陈诚听到蒋介石的话后,心就一直往下沉,蒋介石慢慢的说:“文革在西安已经太久,西北的事情也该处理完了。” 说完这事后,蒋介石转身对何应钦说:“告诉李德邻,张自忠将军的遗体一定要抢回来,那支部队抢回来,赏大洋一万,指挥官提升一级。” “是。”何应钦心中有些感慨,李宗仁在国军将领中有善战之名,没想到这次出了这么大失误,张自忠防守的南线受到日军突袭,李宗仁没有及时增援,也没有及时命令部队撤退,相反却命令部队反击,张自忠亲自率领一个团过河反击,陷入日军包围,最终力战牺牲。 “四十九集团军到没有?”蒋介石又问,四十九集团军布置在老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