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7节 (第3/5页)
谷寿夫一直在思考如何应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最初的计划是以原阳武涉等地为诱饵,yin*中国军队进攻,主力置于新乡,待机而动。可三个师团调走后,再执行这个计划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所以在中岛康健率领三个师团离开后,谷寿夫果断改变作战计划,特别是皇军在山东接连失败刺激了谷寿夫武士的骄傲的血,他坚决要求与支那军进行一场决战,冈村宁次最后批准他的计划。 谷寿夫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将部队集中在豫北重镇,平汉线要隘,新乡,在这里与支那军决战。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六节攻略山东(十五)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九章奔流第六节攻略山东(十五) 谷寿夫选择新乡作为战场,主要是考虑到这里的地形,新乡有两条河流大沙河、卫河和孟姜女河,这三条河流虽然不如黄河般险要,却是豫北地区仅有的防御屏障。 正如中国了解日本兵力状况,谷寿夫也了解黄河南岸的中国的兵力状况;黄河南岸中国军队总兵力接近四十万。他清楚黄河南岸有中国最强的两个集团军:四十九集团军和第五集团军。这两个集团军是他最关注的中国部队,另外还有个三十一集团军,这支部队的总兵力高达十四万,共有四个军,全部都是中央军,装备好,战斗力强。 谷寿夫吸取了鄂北会战和山东作战的教训,决定将中国军队引到新乡附近,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在此列阵,在既设阵地上与支那军决战。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征发了新乡全城极其附近所有居民,将新乡附近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在一个月内,将新乡变成了一个民碉暗堡密布,战壕纵横,布满尖锐荆棘的刺猬。 外围防线以七里营为中心,前沿防线在七里营以南的八柳树到南王庄再到平汉线东侧的牛屯,这里由64师团负责防御。 平汉线西侧,从国寺到沙窝再到官庄,这一段由125师团负责防御,核心设在太山。 在八柳树向东,沿东孟姜女河北岸到孝台,这一段由110师团负责防御。 谷寿夫在外围就放了三个师团,城市则由第15混成旅团的七千人负责守御。 而战斗力最强的27师团则被他放在西孟姜女河北岸的翟坡,这个位置一方面可以保护全军后路,同时充当战役预备队。 在更北面,第一混成旅团置于安阳,谷寿夫感到安阳距离新乡还是稍微远了点,向冈村宁次要求将第一混成旅团前移到淇县,而主力放置在汤阴。 冈村宁次还没回复,中国军队便开始了进攻,谷寿夫初战不利,便迅速放弃北岸大部分地区,退到既设阵地,严阵以待。 中国军队的速度并不慢,在恢复进攻的当天便搜索到日军外围防线,在日落时分,部队没有展开进攻,而是后退,东路先头部队一零七师(前文有误,一零六师在一零一军)利用夜色构筑了防御工事。相反西路先头部队八十五军二十三师却有些松懈,遭到日军夜间突袭,半个团被打散,到天明收拢部队发现损失达到三百人。汤恩伯接到报告大怒,下令枪毙一线团长,师长李楚瀛撤职留任。 第二天,汤恩伯正要下令进攻,庄继华的电报到了,命令他停止进攻,就地构筑防御工事,与日军对峙。 “谷寿夫摆了个堂堂之阵,就想我按照他的套路出牌,我才没那么傻。”庄继华拿着立高之助的情报,对徐祖贻和何畏说:“冈村宁次的手笔还大些,多少有些战略构想。” 立高之助的情报来得不及时,战斗越来越激烈,他出司令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情报滞后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在他最新的情报中,详细说明了谷寿夫的计划,而冈村宁次又把这个计划扩展了,他秘密下令山西第一军在晋城集结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四万人,为此不惜将晋西北、晋南、晋中全部移交给伪军,偌大山西绥远仅剩下一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总兵力不到两万人。 冈村宁次的计划是,让谷寿夫吸引中国军队的进攻,而后从晋城杀出,穿越王屋山和太行山之间的狭窄地域,经焦作,直扑汤恩伯部队侧翼,一举击溃渡河部队,而后趁势渡河,彻底消除中国军队对山东的进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